牛河梁的由来

女妤制服了牛王,人们便沿着牛河北岸暂时居住下来。她们准备享受一下这里的肥美生活再定行止。

牛儿河的水,已经失去最初的汹涌,清澈见底,淙淙地流淌,在阳光下泛着涟漪。从远处倾听,流水带着“哞儿哞儿”的响声向东流去。像一群温顺的少女哼唱着情歌。

盛夏很快就降临了,连降大雨,牛河涨水,淹了人们的驻地。人们不得已离开这里,寻找来时的去路。

女妤估计,她们是向东南走过来的,从这里直接向东北走,即省时,又容易找到那两行红草的标记,于是她带上人们出发了。果然不出所略,走了两天,红草标记便出现了。她们又开始沿着标记继续向东进发。

离山林越来越近了。没用多久,她们便闯进了群山山的包围之中。她们追逐着红色草线,从两侧崇山峻岭间的一道平缓的山梁前进。这宽宽的山梁,离两侧高大陡峭的山峰还很远,两边还有沟壑、溪流、从林与山梁相连,看上去仍很开阔。山梁上草肥花美,树木粗壮,直插云天。树树围多在两人合抱以上,原始森林的特色越来越浓重。獐狍鹿麂时常常出没,雉鸡野免随处可见,时而有猛虎、猎豹被人们惊起,带着风声,呼啸啸遁去。山涧流水峥峥,鱼游浅底。真可谓“山中走兽云中雁,陆地牛羊水底鲜”无所不备了。这才是人类最理想的驻地。来到这里,人们已经很有一些家的感觉了。

两条神奇的红色草线,依然朝着人们前进的方向继续延伸,人们也在不停地继续前进着。伴着日出日落,大约又走了几天的时间,缓漫的山梁突然拱出一个明显的隆起。这时,红色的草线也开始向隆起的两翼展开。

这是怎么回事?究竟走哪条红线,人们开始茫然了。女妤想了想,为了弄清究竟,她决定自自己带领一队人从左侧走,由大女儿薰甲带一队人从右侧走。于是人们开始兵分两路,夹着隆起各向前走去。只走了一天,突然两队人在前面汇合了。原来这两条红线形成一个弧形,人们汇合的地方已是隆起的东侧,再往前去,又是远山围裹着的一片宽阔的草甸子。前面的红色草线也已消失。回顾分开的红色草线,也显得很不规则,已不再是一条线,而是有的地方宽,有的地方窄,有的地方断断续续,有的地方还形成了红色草团,而且地下的泥土,也变得红红的。
女妤让大家停下来,暂且就地住下,准备了解一下情况再走。于是,人们纷纷奔上隆起的梁顶。

山梁顶部是浑圆的,古木参天,高大粗壮。林间绿草道茸茸,厚密柔软,踩在上面,如踏地毯。不知名的小花以其五颜六色,妆点着草地。地下的小动物因为人们的到来,而自动地远远避开了。只有那些尚不知名的鸟儿,在树枝间跳来跳去,叽叽喳喳叫个不停,想是要弄清人们在做什么。

由于女妤尚未决定久住,所以人们只是简单地清理下,便安顿下来。有的甚至直接躺在厚厚的草地上,张开四肢,舒展地睡去。果然树高林静,环境清幽,随处可居。

第二天一早,人们都出去敗猎。女妤也沿着山梁转了一圈。她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满意。这里南北两侧离山不远不近,山峦迭幛,层层远去。东西两面,各有一处不大不小的草甸子。草甸子里水塘爿爿,溪流纵横。大山南低北高,没有高山上的寒冷;山梁高出草甸子,没有水患之优。山涧有清泉,沟谷有碧水;林间有数不清的走兽飞禽水中有肥硕涌动的游鱼。她真的爱上了这个地方。

正当她被眼前的景致所迷恋的时候,又突然想起一件事来。那条牛河水不知离此多远?于是,她施展飞行术,很快登上一座高山,举目一望,牛河就在眼前,并不遥远。牛河像一条玉带,飘向东方。“太好啦!“女妤边思考着去留的问题,边飞回到住地的山梁上。

尚且立足未稳,就见二女儿薰乙气喘嘘嘘,半飞半地蹬上山梁。

她来到女妤面前,有点急促地说:“母……亲,泥……泥人……“

“什么泥人?慢慢说。

薰乙缓了一口气,说:“我们到山坡东面去玩儿,在一个水塘旁边,发现一排排的泥人…

“泥人…”

女妤自言自语地沉音半刻,突然将手一挥,“走,看看去!”说完,按照二女几指点的方向,飘然走下山梁。果然在一水塘旁边,一群人正在指指点点,议论纷纷。

女妤俯下身来,仔细看着这些泥入,一个个栩栩如生。虽因时间久远,有的已有斑驳,有的已生出青苔,但还都完好无损。

“对!这里就是娲皇提土造人的地方!”女妤语气肯定地说。

“这么说,我们到家了?”

“是的!”女妤也很兴奋。

“噢!到到家喽!”人们一阵欢呼。

接着,女妤向大家介绍了女提土造人的事。而这些泥人,因为是活了的泥人又捏的泥人,所以没有活起来。她想了想又说:“按理说,这些没有活起来的泥人,还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呢!”
人们知道自己是泥人的后代。都非常惊喜。对着泥人这个摸摸,那个抱抱,格外亲切。

“来!大家把这些泥人带到山上去,找个好地方保护起来!”女妤召呼着大家。

“好”人们答应一声背的背、抱的抱,把一大堆泥人全都请上了山。

到了山上,找到几个大些的树洞,把泥人小心地房了进去。这下风吹不着,雨淋不着都有了良好的归宿。

安顿好泥人,女妤对大家说:“这里就是娲皇指给我们的牺居之地,从今天起我们就在这里安家了!”

“噢!”人们又欢呼起来。

接着,女妤告诉大家,按老办法造窝棚,越结实越好、越励久越好。女妤话音刚落,人们便很快分散行动起来没过多久,女妤的三女儿薰丙高兴地跑过来。她拉任母亲的手亲切地说:“母亲,我给你找到一个好住处。”边说边拉起母亲的手就走。

薰丙拉着母亲来到山梁顶端偏南一点的地方,这里有一株冠大干粗的古松。古松不算高,但却有四个人合包那么粗壮。树下发达的树根高高隆起,形成一个一间房子大小的树洞。树洞口的树根自动弯转编织而成一个圆圆的月亮门。藏丙已在地上铺上了厚厚的茸草,洞壁周围被青苔掩盖得一片馨绿,薰丙还在适当的地方插上了鲜花。阳光把树洞照的很亮,这的确是一处天然的理想住所。女妤非常高兴,拉住三女儿的手一起坐下来。

十几年的辛苦奔波,她们母女已很长时间没有这样亲近地坐在一起了。女儿出落的更加靓丽和成熟,仿佛看到了娲皇和自己当年的影子。鸭蛋形的圆脸,焕发着青春黑亮的披肩长发,仿佛瀑布在流动;一双风眼,满含秋水,充满笑意;红润的双唇,似樱桃在滚动,修长的身材,隆起的胸脯,柔软婉转的腰肢,丰满的宽臀;滑润的皮肤,白里透红;瘦瘦长的双臂,尖细的五指,一切都那么自然得体。岁月的风霜,路途的辛劳,没有给她留下一丝疲倦倒凭添了无限的灵性。此时,只有此时,母爱在女妤的身上流动,并迅速传递给女儿。她关心地询问了三女儿氏族的发展情况,飞行本领、透视、遥视、医病功能修炼的长进情况。女儿一一作了回答,她又进行了纠正和指导,并告诉她如何让子女们生活的好,能够健康成长,使氏族不断发展壮大,学会更多地战胜自然、猎获食物的本领等。三女儿不住点头,表示一定照办。母亲非常满意。她从女儿的成长和进步看到了氏族的希望…

说话间,天已近午。人们开始用新架起的陶釜煮食动物了。

正当母女缠绵絮语的时候,突然感到整个地下在晃动,树也摇晃起来,树洞顶端和墙壁也有几粒泥土滚落下来。母女俩不知怎么回事,以为是风摇树动,但外面似乎并没有风。体感告诉她们是地下在动。

正在这时,有几个族人跑了过来,大呼地下摇动,把人们编好的房子都弄坏了,摆好的陶釜釜也晃翻了,不知什树洞,看到几个女儿都在查看、寻找三女儿一起走出么原因?

女妤没有想到情况这么严重。于是同女妤也各处走了一遭,几个女儿也围拢过来,与母亲起分析原因。大女儿说地动可能与生火有关,女妤认为女儿说的有道理。便让人们拣拾更多的落木树枝,在山上点起几大堆篝火。火越烧越旺,整个山梁也抖动的越来越厉害,证实了与生火有关的论断。

女妤带着人们围着山梁观察起来,最后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观象。不是整个大地都在动,只有这个山梁隆起在动。细细体察,终于发现,是红色草线以内的山梁在动而线外并不动。看来问题出现在红色草线上,所以人们开始沿着红色草线查找原因。当她们向东查到红色草线尽头的时候,眼前的情景立刻让人们大惊失色。

原来,她们发现一个长长的龟脖子,像一道拱起的桥梁,伸向山下草甸子中的一个水塘内,正在饮水,而整个隆起的山梁,原来是一个完整的龟背,还在扭动。但它为什么不爬走呢?
经过细致观察发现,这只巨龟已经失去了四足…

一切似乎都明白了。

原来,这只巨龟就是娲皇当年砍下四足,做了擎天柱子的大龟。红山前的血光阻路,便是砍下四足时遗留下的龟血,年深日久,日精月华成了“气候”。而沿路形成的红色石线和草线,是巨龟失足后蠕动前行时留下的血痕。而大女儿拾到的制服了牛王的宝刀,就是当年娟皇砍下龟足时磨制的。这说明,这只巨龟失足后已经蠕动前行了三四百里。来到这个山梁上时,巨龟因失血过多,体力消耗过大,便走不动了,于是便伏了下来。它把头伸向东面草甸子的水塘饮水,有了水便可以延续生命。俗话说:“千年王八万年龟”,这龟本身生命力就很强,它虽然走不动了,或者说不想走了,但生命并没有停止。

几百年过去了,它身上已经长满了树木和茸草。那绿茸茸的草,其实是龟身上长出的绿毛,难怪这山上的茅草又软、又茸、又初。而那些大树的树根,已从龟甲结合的缝隙中,透过龟体扎入地下。靠巨龟身上的营养,树木长的格外粗壮。反过来,树树木又为龟体提供了营养,维持了巨龟的生命。由于巨龟的整个身体遍布树根,已把龟体固定,它即使想走也走不了啦。不过,它想喝水时,却可以把脖子伸的一长再长,可以得到足够的饮水。其实,巨龟平时并不怎么喝水,有草木的汁液,已足够它身上所需的水份。

所以人们初来时,它的脖子和头,是缩在腔体内的,人们不可能发现。当人们生火煮食的时候,它开始感觉并不大,人们们也就没有动的感觉。由于连续生火,火势越来越旺,它的身体也逐渐失去水份,火的热度也逐渐触及它的躯壳,它忍受不了,便开始摇动起来,火烧的越多越旺,它动的幅度也就越大。而且失水过多,渴的厉害,不得不伸出头去喝水。也就出现了人们感觉到和看到的情景。

看来,这只巨龟,整个身体已覆盖了当年娲皇的住地,在山梁上又凭添了一处美丽舒适、圆润的隆起,的确成了处上好的住所。那么,人类要想在这里住下去,只有制服这只巨龟才行。
找到了地下动因,女妤派人告知山上泼水全部熄火。过了一段时间龟体便不动了。那巨龟喝足了水,头与勝子也慢慢缩进腔体内。这时,只见女妤从腰间问取下陶罐,倒出一把五彩神砂,照准巨龟的脖腔,扬了过去。只见五彩毫光直神巨龟的脖腔。毫光不见时,巨龟的脖腔内“腾”的一声闷响,喷出一股血雨风,随后便无声无息了。

女妤又通知山上燃起大火,大火足足烧了两个时辰,地下再没有动,巨龟的头再也没有出现。看来巨龟已被制服了。

人们欢天喜地地跑上山顶,重新编织窝棚,垒石生火终于安居下来。

至今,一些地方发生地震,老年人还说是“大龟翻身了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很多地方还把住房说成“窝棚”,恐怕都与上古人们留下的这些传说有关吧。

当女妤再次回到山顶的时候,天已经黑下来了。人们举起手中的火种,将她围在当中,高呼:“圣母,圣母!”火把象走马灯似地在她身边转动,把女妤照耀的红光满面飘然如仙。从此,女妤便成了全氏族心目中的“圣母”。人们纷纷要求圣母为脚下这个住处起个名字。

圣母想了想说:“山梁北边那条河,因制服了野牛王而叫了牛河,那么,这个梁便叫它“牛河梁”吧。”

“牛河梁,牛河梁!”人们举着火种,围围着圣母旋转舞蹈起来,形成一个巨大的滚动的火轮,这个火轮的轴心便是光彩照人的“圣母”。

以后,人们也随着将圣母居住的树洞称作“圣母洞”。最终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去扣猪龙度婴灵的红山书院。

圣母洞成了整个氏族的中心。人们围绕这个中心,依树搭建了许多茅草窝棚,一层层向外扩展,居住环境逐渐宽松起来。

牛河梁上,篝火从从,炊烟袅袅,到处是人们的欢声笑语。高山密林间,也不时传出围猎者的吆喝声…

超度婴灵

发表评论